激流獨木舟航行河川 可能發生的傷害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. 溺水 ~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A.    救生衣的脫離人體 ~ 獨木舟活動未曾發生過此項事件,但是泛舟業者的遊客曾經發生過遊客落水後,因為跨帶未確實繫好救生衣從頭部脫離,造成溺斃事件。

B.     人體或船隻卡入巨石水洞中 ~ 因翻舟脫離船體後人員隨著河水漂流,人體漂流之後萬一卡入巨石水洞中,若是未能及時搶救,極有可發生溺斃事件 ~ (發生地點 : 1. 基隆河 2.宜蘭縣 南澳北溪 3.新北市 南勢溪)

C.     雙腳卡到石縫中 ~ 因翻舟脫離船體,人員隨著河水漂流,急於站立脫離河水,導致於雙腳卡到石縫中,難以拔起脫離 ,溺水的案例已有紀錄。

(發生地點 ; 1. 桃園縣 華陵村 玉峰溪 . 2. 新竹縣 秀巒村 泰崗溪上游 ) (解救的方法~解救者潛入水中,將鞋子割除後將雙腳跋起 ,未拔起之前取管子或竹子,讓被救者維持呼吸 避免溺水,若是沒有管子可以將划槳的槳葉敲斷,使用槳炳當作呼吸管之用 )

D.    船隻覆蓋人體 ~ 大型舟艇翻舟時,被船隻覆蓋人體,人體壓在船底無法呼吸造成溺斃,已有溺水的案例 ~ ( 發生地點 : 花蓮 瑞穗 秀姑巒溪 )

E.     被強勁的倒卷流吸住 ~ 人船被強勁的倒卷流吸住無法自行脫困,需由同行的舟友投扔拋繩解救,雖然不曾造成溺斃,但是經常會發生這種溺水情況 

F.      頭部撞及河中石 ~ 由於安全帽穿戴不確實,而造成落水後遭溪水沖擊脫離,若是頭部朝向下游漂流,極有可能撞擊河中石造成昏迷而溺斃 

G.    落水者被船體擠壓於河中石之間 ~ 當落水者於河水中飄流,有可能攀扶或卡在河中石邊也有危險,因為來自上游往下航行的船體撞擊或擠壓,會有溺斃的情形產生,已有溺水的案例但無傷亡 ~ (發生地點 : 花蓮 瑞穗 秀姑巒溪,本人親自搶救過 )

H.    夏季的洪水暴漲 ~ 當上游一片烏雲,中下游依然好天氣,上游的午後暴雷雨,夾帶浮木枯葉急迫沖向下游,河川水位瞬間高漲,會讓航者應變不及造成沖擊溺水。

 I . 吸入人工涵洞 ~ 已有發生過的案例,划經過水壩或是臨時便橋石,由於水位蓋過水壩,行者一時不察導致吸入涵洞中,那是一種超級危險的致命錯誤,萬一涵洞中友橫木卡住,或是巨石卡在涵洞中,那種危機絕動無法救援,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滅頂~ 地點 : 1.北勢溪   林園水壩 2.大豹溪  樂樂谷 河道。

 石擊.

  A. 強風吹擊高處落石 ~ 通常無風的情形之下不易發生落石,有些崩璧的落石位於高處懸崖上,強風吹落易動的懸石,若是被3公分上的落石擊中可能貫穿穿安全帽,舟艇航行時盡量不要靠近落石區,並且快速通過 ~ (發生地點 : 南投縣 仁愛鄉 北港溪 )

  B. 下雨造成落石 ~ 雨水沖刷崩璧,造成鬆動的土石於高處落下,往往是挾帶著非常危險的泥土巨石滾落 

  C. 動物通過崩壁造成落石 ~ 猴子 山羊 山羌 是常見通過上方崩璧的動物,動物踩及落石滾下也很可能造成傷害,有過案例但是尚無發生傷害。

  D. 地震落石 ~ 航行水中的舟艇極為不易發現地震,細心觀察樹木搖動,山壁的落石變化極為重要。

 . 人船墜落

  A. 人員墜落 ~ 有些河道地形不適於航行或是過於冒險,必須人船高遶或是邊繞,搬運舟艇遷移過程中,是有可能滑倒墜落的傷害發生 

  B. 人船瀑布墜落 ~ 有些河道 急流後就是連續瀑布,讓人應變不及停船造成無預警的墜落,並不是所有的瀑布上游都有潭區,像是苗栗縣的馬達拉溪,桃園縣的嘎拉賀溪,都遇見過這種急流後連續瀑布的情況發生。

 . 動物攻擊

  A. 毒蛇攻擊高遶或是邊遶時容易遭受毒蛇攻擊 ,河岸邊的草叢中蛙類出現機率大,也是蛇類最常出現的地方,經常有蛙類出現的食物鏈場所,避免誤觸它 

  B. 黑金剛蚊蟲攻擊原先南部比較多的黑金剛蚊,現在的大安溪 大漢溪流域都會遇見過被咬的情形發生。

  C. 虎頭蜂攻擊 ~ 秋天是虎頭蜂攻擊性最強的時候,航行中須注意石壁上高大光亮的樹木中極有可能出現虎頭蜂 (桃園縣 泰崗溪 曾經發現虎頭蜂於岩壁上)

(南投縣 信義鄉 郡大林道周邊及郡大溪,卡阿朗溪是虎頭蜂群大量出現區域)

 . 身體失溫

  A. 保暖不夠確實或是防寒衣的厚度不足,別低估當地的水溫造成失溫

  B. 未能掌握氣溫資料,寒流乎然來襲,秋冬季節須特別注意事先的保暖

 . 翻船漂流後撞擊人體

A. 下航急流時 頭部及肩部 容易撞擊河中石的凸出部份 ~ (頁岩河川更需注意)

B. 撞擊橫跨河川的漂流木 ~ (發生地點宜蘭縣 蘭陽溪獨立山河道)

C. 翻船拖離後 肩膀撞擊河中石 造成脫臼 ~ (發生地點桃園縣 三光溪)

D. 水壩翻船 肩膀撞擊水泥壩體 造成脫臼 ~ (發生地點 ; 台北縣 雙溪鄉

   柑腳溪)

E. 下航時船體相互碰撞 ~ 下航時船隻間距不足,若是前航者卡船時,遭後方航者撞擊人體上半身部位,也是經常發生的危險事件 

F. 撞擊垂於河面上的植物 ~ 垂於河道上的植物大多是藤蔓 樹枝 芒草,舟艇隨著強勁的水流下航,有時很難閃避植物,盡量壓低頭部避免傷害發生 

 (容易發生的地點 ; 1.台北縣 雙溪鄉 灣潭溪  2.台北縣 坪林鄉 北勢溪 闊瀨河道)

 G. 斷裂的槳炳割傷自己 ~ 尤其是鋁製槳炳斷裂或折損後就不該繼續使用,正確選擇撤退避免遭受再次傷害 ~ (發生地點 : 大豹溪 槳炳折損割傷手臂鮮血大量流出選擇撤退)

 . 廢棄物勾扯傷害

  A. 廢棄物的傷害 ~ 鋼筋 水泥塊 鋼纜 鐵皮 模板 塑膠管 玻璃 等廢棄物品,存在於河川中的廢棄物,對於泛舟者造成常見的傷害,要特別注意閃避。

  B . 頃倒河川的廢土石 ~ 剛挖碎的岩石相當銳利,頃倒於河川中,容易造成航者割傷 (出事地點 ; 南投縣的水里溪,怪手整理河道後,舟友下航翻船意外被碎裂的礫石割傷送醫摓了10幾針)

 . 身體不適 不宜下水航行

  A. 有病在身不宜航行,尤其是長距離或探勘航行的越野行程。

  B. 慣性脫臼不宜下水航行 ~ (發生地點: 1.新武呂溪 2.秀姑巒溪 舟友發生慣性脫臼,導致半途護送撤退)

  C. 睡眠不足 ~ 較不能因應下航的體力需求,體能消失也快 ~ (發生地點 ; 大豹溪因為下水前一晚沒有睡好眠,導致體力不支半途撤退)

  D. 喝酒未醒 ~ 判斷力 平衡感不足,容易發生危險。

  E . 抽筋 ~ 過度超越體能負荷或是行前沒做好熱身肢體伸展操,容易造成抽筋現象~ (發生地點 : 濁水溪 體力不支影響船隻操控<舟友載運協助下航)

  F. 氣喘感冒等.....疾病要禁止活動 

  G.平時的體能訓練或是技術層次,無法因應該次的航行所耗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講義編輯鄧哥 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