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洞判讀與救援經驗分享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講義編輯: 鄧智坤

自我介紹 ~鄧智坤(鄧哥) 桃園人 激流獨木舟資歷從1995~2023資歷28

最近完成的河域:去年才剛完成伊巴厚下航郡大溪孫海橋 五天行程

對於百川夢想的起源~天下文化 航向惡水 6人從祕魯密斯米山18000尺到巴西出海口4200英里航程,耗時3個月,完成了亞馬遜河的冒險歷程。

目前個人航程:3100多公里  目前著作:youtube水洞介紹 拋繩介紹 隨意窩百川夢想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bI2eqBPExGw&t=93s

分享圖文敘述並非定義: 以下所示皆由經驗所得,但用詞並非國際化說法,只是把危機意識及安全觀念帶給大家,用詞的正確性及稱呼,就讓後人賢能去做修正。

1.”百川夢想”:我的隨意窩blog.有那麼一段話,百川夢想是自己畫了一個大餅,但也用盡生命的恆心與毅力盡力去實現,也有冒險氾濫經歷生死一瞬間的故事,最深刻溪流是馬達拉溪下航,那時共計參與者為四個人,計畫由標高1750公尺的大霸尖山登山口的馬達溪谷開始啟航,歷經四天冒險泛舟探勘航行馬達拉溪的事實過程,隊員間互助合作的奮戰馬達拉溪與大安溪河床,過程中曾經接觸及偉大河神與山神的試練,與它們擦身而過的顯遭吞噬生死一瞬間,挑戰大自然與生命拔合的驚險歷程,大自然是那麼的變化多端無常,視若對比之間,我們只是渺小的人類而已,征服它 挑戰它 親近它,還是心存有所畏懼,擁有過全部的記憶旅程之後,彷彿昨日剛剛發生過的深刻記憶裡,我們有過這一段台灣史上絕無僅有的冒險故事,帶回珍貴的照片及故事分享大家。

2.水洞的危機意識

水洞吸入卡住人體,所造成溺斃的危險指數80%,倘若慘遭吸入水洞中,人體卡在水洞的石縫間,救援機率幾乎為零,只靠機會與命運去決定,但如果只是卡在洞口,才有機會救援,水洞絕對是水域活動的第一致命傷,千萬特別細微觀察與注意。

由於巨石堆積的落差很容易產生水洞暗流,直徑1.5公尺以上的巨石堆積或是相靠,極有可能產生致命的水洞,1.5 公尺以下的巨石堆積,產生的堆積相靠的縫隙比較小,相較的水洞與人體的大小,比較不會產生吸入的危險,但石片堆積就不僅於1.5公尺以上。

所以水域活動朋友謹記,並聽從資深的經驗,凡是看見遠方有崩塌或是巨石堆積處,或是峽谷地形 瀑布地形 河川轉向,必定會有困難狀況出現,務必警覺於接近狀況之前,事先找尋容易靠岸之處,上岸稍作觀察之後,判斷決定是否可以安全的下航通過,或是抬船邊繞比較安全,本人從事獨木舟運動多年來,所以能夠安全,領隊航行於眾多野溪,能夠安全愉快的往返山川溪谷之間,就是靠著細微的觀察水流狀況,提前預知 盡早閃避,視同每處關卡都可能出現危機之下,小心翼翼的遵照急流水域安全守則,以達安全的下航標準,方能每次的安全折返,但願大家從事水域活動都是平安愉快的回家~

找水洞是安全過關的功課,我常說: 石頭是我們最好的朋友,但也是我們水域玩家最大的敵人,亦敵亦友似乎無法想像,那就得多跟它相識,相互陌生危機就會增加,熟識水域判讀就能安然度過,所以水洞不會告知你危險在哪裡,發現危機才有轉機,領先者需要自己去找尋水洞,預先的判讀水況,配合確保救援的可能性,然後決定如何帶領全員通過,預知危險 閃避危險 就能安全回家。

給玩水人的一句話: 愛水 懂水 尊敬水。

 

水洞種類與水流情況分析

認識水洞: 因為沖刷侵蝕 崩塌堆積  瀑布落差撞擊  巨石阻擋 溪流轉向侵蝕 ,都與水洞有著密切的關連性,因為巨石堆積阻擋水流,水流才會鑽流於石縫之間所以產生水洞。

一.  水洞種類

1.底部貫穿型水洞:單顆或是幾顆1.5M石頭相靠,所產生的石間縫隙(平面)水流。

水流狀況: 貫穿型水流 渦流  氣泡流

2.落差貫穿型水洞: 單顆或是幾顆石頭(石片)層次堆疊,所產生的石間縫隙落差水流。

水流狀況: 大部分是渦流 也有漩渦流


3.
阻擋型水洞: 一般都是於瀑布下或是主流虎口下游,阻擋一顆石頭1.5公尺以上的石頭,這種水洞常出現於崩塌地形,也曾經有溯溪的朋友受到傷害。

水流狀態: 下壓水流 倒卷流 側卷流

 

 4.包夾型水洞: 一般都是於瀑布下或是主流虎口下游,阻擋多顆石頭1.5公尺以上的石頭,

讓水流包夾在裡面翻滾,

水流狀況: 下壓水流 倒卷流 側卷流 迴旋流 渦流 氣泡流 水流情況比較複雜。


 5.橫木阻擋型: 大自然河流都會有倒木漂流,隨至巨石之間卡住,也是非常危險的地形,這是水量小的時候可以看見木頭,水量大的時候,若浸水洞肯定無法脫身。

水流狀況: 幾乎都是貫穿型水流


6.水壩型水洞: 十壩九損,遇到的河川溪流水壩幾乎都是毀壞掏空,這種人為工事最危險因該是鋼筋,曾有溺水者打撈上岸後,身上遭受鋼筋穿刺很嚴重,所以必要遠離水裡看不見的針。

水流狀態: 幾乎都是貫穿型水流,少數凹槽型水洞 也有滾輪流 ,因撞擊沖刷的角度差異,所以水流的狀態野諸多不同。



7.
凹槽型水洞: 岩壁因砂石長期沖刷,所以造成凹洞造成Undercut,大概區分為側向凹槽與正向凹槽,側向凹入會產生側卷流,正向凹入會產生下壓滾輪流。

水流狀況: 大部分都是側卷流 滾輪流

 

 8.沖刷型水洞:其實都不是落石造成的堆積水洞,絕大都數皆由軟岩河床沙積岩,砂石沖刷地形而成的不規則水洞。

沖刷的縫隙時常不規則,一般都是軟性河床的沙積岩 代表性的基隆流域 磺溪流域

大豹溪流域

水流狀況: 貫穿水流 上升湧  滾輪流 渦流


9.
瀑布水洞類型: 瀑布型水洞最危險莫過於瀑布內側空洞,有划舟者跳瀑厚翻覆脫離,最後卻在瀑布的裡面找到人,所幸該瀑布內部中空現象,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。

所產生的水水流: 下壓流 內卷流 外卷流 側卷流 漩渦流 上升湧。因撞擊沖刷的角度差異,所以水流的狀態野諸多不同。


. 貫穿型水洞歷險記: 以下是當事者 卡卡自我感言

那是一個天氣晴朗的星期天,南勢溪清澈、水中偏小。 我們一行五人相約從福山下溪,划至內洞上岸。 由於那陣子蠻常划南勢溪,所以信心滿滿,一路嘻嘻鬧鬧,划的很high 連續幾個難關都過得很順,所以警覺心就開始鬆懈,越划越快,也不下船觀察地形,看見落差 更興奮的用力boof,很爽! 於是一個人往前跟團隊拉開了距離,完全忘記前面就是當時一定要下船觀察的『鋸樹段』。

 前方又是一個落差,毫不猶豫大動作來個漂亮的boof,啪一聲落水後,還很得意的停槳回頭欣 賞剛跳過的落差。

這一停,落差的(倒捲流)開始發威,把我往回吸,吸進洗衣機裡上沖下洗了一 番,我還不以為意,覺得洗完就會流出來,大不了脫出等同伴來的拋繩。 (倒捲流)裡洗了一陣子,我還是撐著不願脫出。

由於我在水裡是閉著眼的,所以是用聲音和透過 眼皮的光線來感覺外在環境變化。 突然感覺水聲變小了,內心想的是要出(倒捲流)了,沒事。

 但怎麼感覺光線越來越弱,我整個人帶船像坐電梯般的往下去了,忽然電梯停了。我和船整個 卡在大石頭下方的水洞裡,這時候我才搞清楚自己的處境。

於是我想辦法從船裡脫出,在有限的空間裡用盡各種軟骨功,我自己跟船分開,搞得整條大腿 都磨到瘀青,還好終於分開。接著我感受到強勁的水流,把我往上推,於是電梯又向上了,我 漸漸感覺到光線,接著就浮出水面。

睜開眼,看到同伴們在大石頭上,每個人臉色鐵青。 這時我才會意過來,剛剛在鬼門關走了一遭。 這次的意外,好險是圓滿收場。 事後檢討了一下,大概以下兩點疏忽所造成:

1.太過自信、得意忘形,以致沒觀察地形,不知危險已近。

2.脫離團隊太遠,不然還在(倒捲流)時,同伴還可以拋繩幫我脫困。 水洞是溪裡最致命的地形,只有透過實地觀察才會發現,一點都不能忽視。 有的水洞還不好發現,像是我這次進的(水洞),在水位高的時候,跟本看不出來。而這個關卡在 以往,大多是扛船繞過,所以在我的這次意外,大家才知道原來這裡有個水洞。

水位低、水流沖力弱,反而讓倒捲流吸力變強,水洞入口露出。這兩個危險剛好串在一起,就 變成一個致命地形。 所以即是在熟悉的溪流,也會因為水位的高低,產生不同的危險,不可不慎。

 

.有勝溪水壩 激流救援影片及救援經過說明

地形狀況說明: 水壩切口朝山壁30度沖刷岩壁,壩體高度大約5公尺,霸底掏空吸入翻覆脫離的獨木舟

影片觀賞: 有勝溪的地形介紹

保留

. Tony 和平南溪 入凹槽水洞經過50秒脫困經驗分享

因為新手時是從接觸花式獨木舟以及定點練習開始,一年多多的時間,約有三分之二的週末都在溪邊跟著大家玩Hol練習花式,因而練出紮實的翻滾技能,所以開始划船下溪時我翻船脫出的次數並不多,和平南溪的脫出是我一次寶貴的經驗,划船脫出的原因有很多種,有時候也是多種因素引起,一般划船會脫出的時機,除了翻滾技能不熟外,我得還有下列幾項原因:

 1. 身體狀不佳,身體未暖開來,或體力透支。

2. 大的Hole(倒捲流)讓船吸住時不容易從破口往下流出,讓船不斷的在倒捲流翻正又翻船

3. 大的滾浪或水流,其力道大於把船翻正的力量及速度,以致無法順利把船翻正

4. 危險以及有難度的地形,讓船無法在正常的情況下翻正。

這次平南溪旅程很有挑戰性,又好玩又很刺激的三天的旅程,小小的獨舟裝著過冬天過夜裝備,卡車一樣巨大狀觀的巨石陣綿延約500公尺,就把體力消耗大部份, 和平南溪的翻船脫出,對我而言算是第一項及第四項的結合,也因為是危險地形的關係,也是跟死神距離比較接近的一次。

也因為有團隊的救援陣容,讓我可以享受這種奇妙的歷程.,我的記憶中,這是在一段激流後的最後一段落差,落差下面是一個深潭,不過水往石壁沖擊,在長期的沖刷下石壁成內凹狀,水流此處形成倒捲流及往石壁下方流動,下落差時我的手軟掉了,我沒有划好最後一槳在下落差時翻船,在翻船起來後被推往內凹石壁,接著又翻船,馬上 翻起船後又翻船,數次之後我放棄翻船脫出,在水裡第一件事是想要保住槳,槳丟了後面的行程會很難完成,所以用雙腳夾住槳,想要往上游時感覺有一股力量往下,在很短的時候改變的想法,雙手扶著石壁往下游移動,一會後漸漸身體往水面移動了,終於看到了光,也看到了鄧哥拋繩下來,也看到大家,我接住了繩子也安心了,不過我的船在石壁旁不停滾動載浮載沉。

 . 戶外課程演練

攔截救援:

a.拋繩救援 第一線確保

b.雙人活餌救援  第二線確保

c.單人勾石活餌救援 第三線確保

水洞救援:

.於水洞口救援:1.勾住被救者腋下2.試圖改變水流3.保持被救者順利呼息及保暖4.活餌救援

.誤入水洞之後自救 : 1.身體柔軟不可打橫2.捏住鼻子避免嗆水3.張開雙眼 4.找尋光線(有大光線表示水洞比較大孔) 5.順水流與光線鑽出。

.誤入凹槽型水洞Undercut自救: 因為受強流擠壓無法向上水面逃離,所以順著岩壁往下游處側移脫離險境,自救成功率必較高,有人這麼做成功自救。

.旁人救援: 找尋大樹枝 木頭 ..架住洞口,盡力找尋樹葉芒草掩蓋洞口,或是使用帆布及背包,務必讓水流減小,有了空氣空洞之後,快速前往下游端爬入洞口救援。

泰崗溪 拋繩救援影片檔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NKHp_uP_zk

 

PS.急流安全守則

1.慎選能力所及的級數

2.掌握好氣象資料

3.確認攜帶好所需的安全保護裝備

4.了解並安排老手與新手的比率

5.準備好活動地點的進退點及撤退點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