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山補給站公益舉辦 水域活動判讀與安全分享
自我介紹: 我是鄧哥 居住地: 桃園 ,臉書: KUN CHIH ,隨意窩 Google blog 百川夢想,youtube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hannel/UCLprKQ-sU7985FmCGlZQteg 志坤
水域活動經歷: 1.激流獨木舟28年 2.iria急流救生員 3.靜態水域救生員 4.BLS緊急救護員 5.山搜員 6.水洞危機意識研究分析者。
一. 水域活動風險、
1.
水域活動分為
溪 湖
海三大類型,其中又以溪流的水文變化最多樣化,溪流活動出事率也是最高,本人因為經常接觸各種型態溪流,所以溪流活動水域觀察是我的強項,或許溯溪可以選擇性的接觸水體,激流獨木舟卻是貼近水面的運動,除非遇到危急生命落差必須邊繞之外,幾乎都是接觸溪流所有型態,所以對於水流狀況必須要有深刻的了解認知,唯有提前預知 盡早閃避 才能確保過程的安全性,所以今天所分享的內容大多以溪流為主。
2. “有準備”的親水活動,所謂的有(心裡準備)就是想去哪裡?,如果是去海邊: 是海邊浮潛,還是岸邊行走,還是去釣魚,如果是去溪邊,是去岸邊烤肉,還是溪邊戲水,還是溪邊釣魚,而這些預定的水域活動都需(心裡)準備及(裝備)準備,冒然的隨機行為,都容易發生意外。
"裝備準備"溯溪四寶 頭盔 救生衣 防寒衣 防滑鞋,更重要的是經驗救生專業教練,以及攜帶”救援拋繩”等.... 隨時應急的浮具。
3.
溪流水域活動風險評估: 近日的”大雨”或是”午後陣雨”是否適合出門,救生裝備(所需清單)是否妥善準備,人員的安全比率(老手與新手比率)是否正確,是否了”解撤退路線”,是否攜帶(離線地圖)(衛星電話),(備用防寒衣物) (食物) 是否攜帶,緊急(救援醫藥)是否有準備。
4.
出事個案:
a.溯溪活動: (氣候正常)油羅溪溯溪事件,所需裝備不齊全,教練與學員比率不對稱,救生觀念與經驗不足,所以造成遺憾,有人卡入水洞裡。
b.朋友相約(大豹溪)畢業出遊: (氣候正常)隨興跳躍下水,上身有脫衣,下身穿著"牛仔褲",不排除未熱身下水,導致抽筋現象,朋友驚見久未起岸,趕緊通報救生員,可惜後來午後陣雨溪水微泛黃,未能及時成功搭救,又一樁遺憾事件發生。
d.海邊事件: (海況異常)角風景區13日傍晚,不少民衆趁連假最後一天,到鼻頭角風景區遊玩,一對陳男與黃女一直往秘境步道走去,途中雖有人勸告他們,浪大危險別再往前走,但兩人還是被大浪捲走驚傳意外,經過漁船將2人救上岸,仍造成1死1傷的悲劇。
6.
結至110年底為止,近5年平均每年約有902人溺水,其中有341人獲救,卻有536人死亡,失蹤人數為25人;而事故發生地點以「溪河」為最多,比例達44%,「海邊」以23%居次,「圳溝」以9%的比率位居第三。
https://www.cwb.gov.tw/V8/C/P/Rainfall/Rainfall_10Min_County.html
1. 雨量觀察: 中央氣象局 10分鐘雨量表,黑色<3mm
藍色>=3mm 被大地吸收水量居多
綠色>=15mm 溪水微微增量
黃色>=40mm 溪水開始有些漲 溪水顏色改變
紅色>=80mm 溪水變奶茶色 水量變大
紫色>=200mm 瞬間暴漲
此建議不適用於峽谷地形,或是多日累積雨量。
當你看到要去的目的地顯示是沒有任何顏色的,恭喜你,非常適合出門,完全不會下雨
如果是藍色,可能要注意空氣會有點潮濕。
看到綠色的話,就要準備雨具了,會有小小降雨情形。
看到呈現黃色的區域,是一般降雨的程度,可以多安排室內活動。
若是紅色 的區域,雨勢加劇,還是乖乖待在家,才不用淋成落湯雞。
紫色的區域,雨勢很大,溪水可能暴漲,馬路可能會有積水。
a. 小雨 : 標準:24小時累積量小於50
b. 大雨 : 24小時累積量達50毫米以上,且其中至少有一小時雨量達15毫米以上之降雨現象
c. 豪雨 : 24小時累積量達130毫米
d. 大豪雨 : 24小時累積量達200毫米
e. 超大豪雨 : 24小時累積量達350毫米
2.
https://gweb.wra.gov.tw/Hydroinfo/?id=Index
經濟部水務局 水文資訊網整合系統,有許多個河川流域的水位資訊,若是水位超過平均水位就不應該下水。
3.
https://www.windy.com/?21.601,121.476,7,i:pressure
windy風浪預測
4.
https://fire.hsinchu.gov.tw/cht/index.php?code=list&ids=140
水域活動安全宣導
三.
危險水域地形判斷
a.
以現有台灣人的水域活動觀念,只要靠近有水的地方,都是水深危險請勿靠近立牌,此種教育導致民眾不知危險,反而更是危險,個人建議應當認知危險,如何應變危機才會安全,有句話說: 沒見過老虎別以為牠像貓,因為認知所以才能在危急時刻做出防範,避免慌亂而錯失第一救援時機。
b.
凡是會流動的水流都成為動態水域,其中以溪流的動態水域變化最多樣,其中最具殺傷力不外乎(水洞) (倒卷流) (漩渦) (瀑布) (正擊流) (激流) (落差地形) (峽谷地形)。
C. 水域活動常見的水洞
關於致命水洞(貫穿型水洞) (阻擋型水洞) (包夾型水洞) (凹槽型水洞Undercut) (渦流型水洞) (沖刷型水洞)(水壩掏空水洞)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gxW0u4kkBs&t=44s
e. 危險峽谷地形: 須注意(高空落石),(風吹落石) 動物驚嚇腳踩落石 (地震落石)。
f. 溪流其實不危險,危險反而是不知危險的人類,它生氣不高興了,妳反而招惹它,所以導致危險發生,學會看老天爺臉色,基本上就會安全許多。
四.
落水反應與救援
1.
急流落水: 保持憋氣避免嗆水,一手捏住鼻子,一手抱頭,找尋可以抱住的石頭,盡可能靠岸游去,大聲呼救。
2. 潭區落水: 保持憋氣避免嗆水,找時機用口吸氣,避免捲入漩渦當中,大聲呼救。
3. 如有浮木或是漂流物盡量抓住,盡量避開溪中巨石邊,避免誤入水洞。
4. 旁人見狀有人落水,應協助大聲求救,並且尋找(長竹)或是(木條)遞給被救者協助脫困。
5. 如果有穿救生衣者,應採用防衛式下漂,攻擊式順水流方向靠岸。
6.
救援拋繩的應用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FEIFsLZdhY&t=209s
五.
結論
內政部也呼籲民眾,熟悉記牢「救溺五步、防溺十招」的救命口訣,正確的防溺、救溺知識及自救技巧,保護自己與別人生命安全。
(救溺5步)叫叫伸拋划、救溺先自保
第1步:叫,大聲呼救。
第2步:叫,呼叫119、118、110、112。
第3步:伸,利用延伸物(竹竿、樹枝等)。
第4步:拋,拋送漂浮物(球、繩、瓶子等)。
第5步:划,利用大型浮具划過去(浮木、救生圈等)。
【防溺10招】
第1招:戲水地點要有(救生設備)與水域經驗人員較優。
第2招:避免危險動作,不要跳水。
第3招:湖泊溫差大,溪流落差變化大,要格外小心。
第4招:不要落單,隨時注意同伴狀況位置。
第5招:下水前暖身,不可穿著(牛仔褲)下水。
第6招:不可於水中嬉鬧惡作劇。
第7招:身體疲累狀況不佳,飲酒
不要戲水游泳。
第8招:不要長時間浸泡水中,小心失溫(3小時失溫會有生命危險), 體力下降。
第9招:注意氣象報告,氣候不佳
不宜戲水,尤其是(初夏)期間的午後雷雨。
第10招:加強游泳漂浮技巧,落水須保持求生應變。
結論:
在此希望大家"出門前"多注意氣象資料,留意天候變化,攜帶救生應變浮具,"出門後"記得結伴同行,尤其會在你危急之時,能拉你一把的經驗之人,莫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的活動,別任意跟隨或盲從他人所PO的資訊去衝撞,有樣學樣亂串,願大夥都是快樂出門,平安回到家裡。
防溺好書推薦
留言
張貼留言